1.如何辨别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动车?

2.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哪个更安全?

3.汽油汽车可以改装成电动汽车吗?

4.油改电车型的弊端

5.汽车改成电动汽车可以改吗

汽油车改电动车_汽油车改电动车怎么改

电动汽车在当前的汽车工业中发展得相当好。目前 电动车 已经进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所以目前的燃油车还是挺少见的。为了符合国家政策,有很多新能源汽车。我们应该把汽油车改造成新能源汽车,那么如何才能把汽车改造成电动车呢?你能改变它吗?

如何把汽车变成电动车:把汽油车变成电动车

比如在大众集团,相当新的平台MQB、MLB分别承担了A级、B级、C级、D级车的开发,但基本都是内燃机车,未来有必要增加一个专门为电动车量身定制的全新MEB平台。可见,电动车本身的车身结构或平台技术还是非常关键的。

但是电动车自有品牌很多,有的从来没有作为汽车使用过,有的作为汽油车使用。新能源风吹起来之后,我们需要趁有补贴的时候骗一部分,然后我们说需要承受压力,没有时间重新开发。可以说,这里很多电动车基本上都是用汽油车的流水线改装的。比如很多车基本都有汽油版、电动版、混动版,我觉得基本都是一套车身结构。

将汽车改为电动汽车的局限性

这些车的结构,原本是汽油车的结构,不一定适合电动车的布局。因此,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是否可以放下更大的电池。但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研发适合电动车的车身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成本。很多车企基本懒得设计汽油车,直接抄袭别人就行了。产品出来后,补贴基本没了。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车企不愿意积极发展,直接拿现成的量产汽油车车型换成 新能源车 。由于之前的汽油车设计中没有考虑电池的空空间,所以只能将电池平放在后排地板上,坐在后排时大腿向上弯曲(这种坐姿很不舒服),更直观的来说,大腿与地面不平,后排乘客身体蜷缩。这是普通汽油车和空最大的区别。大部分不坚持积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是这样。

汽车产业向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目前,OEM以销售汽车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单一产品消费导向;消费者倾向于拥有汽车;消费者单独用车或与家人朋友一起用车;汽车的运行主体是人;该平台是一个同比封闭的R&D和生产环境。

如何辨别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动车?

燃油车的电动改装正在朝着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向发展。Electric GT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一体式的模块化电驱动系统,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改装电动车需要的只是更换一台打包好的“电动V8”而已。燃油车的电动改装正在朝着更简单、更便捷的方向发展。Electric GT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一体式的模块化电驱动系统,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改装电动车需要的只是更换一台打包好的“电动V8”而已。 其实这个说法对于很多对新能源汽车了解不深的用户来说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认知,但是其实并没有用户想的那么简单,毕竟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油改电车型产品,从根本上是和那些基于纯电动汽车平台打造的产品有着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现在市面上会出现这么多的油改电车型,在双积分政策和环保压力的不断施压状态下,对于车企来说势必要想办法来应对。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储备要求比较高,而且准入门槛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要高,所以对于一些车企来说,如果从头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会极大的落后于其他车企,但是如果基于原有生产平台进行改造的话,就会节省极大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周期时间。并且还能够借助于之前积累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在市场上份额的抢占。但是对于这个过程可并不是单纯的更换了发动机就能够解决的。其次对于油改电车型,看似简单,其实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毕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是“三电系统”,这是要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身上的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部件的,而这样的改动是需要对车身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毕竟在追求续航能力的过程中,堆砌动力电池组的数量就成为了唯一选择,所以不仅要对车身结构布局进行改动,而且还要提前考虑汽车的电路以及车身自重对于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尤其是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最后就是和传统燃油车不同的是,油改电车型对于原有生产线和生产人员的改变也是十分大的,毕竟作为一种新的产品,不仅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大的调整,而且对于生产和维修人员也要重新进行培训和让他们熟悉。这样对于制造成本也是会增加不少。其实在现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透明的时候,很多车企也都抛弃了用油改电的方式进行电动化转型,毕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当中,油改电的优势还是要低于纯电动汽车平台的产品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渐的升高,各大车企们也是都在积极的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有很多是由传统燃油车改造而来。比如轩逸·纯电、帝豪EV,逸动EV等等。这些燃油车改款而的电动汽车,只是换个电动发动机就可以变成电动车,这么简单吗?虽然从车辆的外观上面来说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内部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可以说用乾坤大挪移来形容也不为过。对于燃油车来说,在结构上面,都会考虑到车辆的各个动力部件结构和位置安装的变化,每个零部件件之间都有相对应的角度,同时燃油车的前轴与后轴之间的各自所承担的重量分配,而电动汽车在结构上面来说,是需要考虑电动以及车辆的安全性能的,燃油车平台的产品在内部并没有专门为电池预留空间,相当于是强塞进去的一块电池。机械集成度更低,就相当于拆散了一个原本完整的部件,强行凑起了一个新的,整体性能也会有所下降。所以将燃油车直接改车电动车,理论上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情。再者来说燃油车来说在结构上面安全等要素都经过测试的,尤其是发动机等零部件的布置和设计,而一旦改车电动汽车在安全性上面会大大折扣,油燃油车在碰撞的时候,有一个缓冲和溃缩区,这个缓冲区是,根据原车的重量和结构来进行设计的,但是该成电动以后,在碰撞缓冲区依旧参考燃油车的结构,那么在车辆的保护效果上面,起到保护的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出现下降的情况,甚至是大打折扣的情况。虽然油改电”车型研发投入低、研发周期短,在整个驾驶感受和功能体验上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套壳”电动车的舒适性会比较差,但安全性还是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在外行的人眼里,电动车就是由电池带动电机,然后驱动车辆行驶这么简单,看着也就是把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更换成电池和电机,其实这种观点也没有什么错误,电动车简单来说就是如此,不过同时也忽略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电动车的电控系统,相比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这三大件,电动车的核心三大件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虽然电控系统是一种程序类的软件,属于看不见摸不到的类型,但是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了解到各个电池组的工作状态、电量、温度等信心,并且做出合理的能量分配,这样才能使一款电动车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续航里程等。比如电动车中的豪华品牌特斯拉,其核心技术就在于电控,它的电机和电池都是用外购的形式,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而言,但是它的电池管理系统能随时掌握着几千个锂电池的状态,并且能够随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把这些做好是很难的,所以电动车只能说是看起来简单,想要真正做好难度却非常高。 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区别在于动力系统的不同,而动力系统肯定不只是一个燃油发动机换成驱动电机那么简单。传统燃油汽车的动力系统从车头贯穿至车位,主要包括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而纯电动汽车则大相径庭,没有进排气系统,变速箱和汽油箱,驱动电机的体积也远比燃油发动机小的多,重量轻的多,在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处于绝对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积和重量大且在整车中成本占比最高。动力电池的布局、管理重要性远超过驱动电机。电动汽车里的动力电池要向一些低压用电设备供电, 动力电池组电能还要通过DC/DC 转换器。动力电池组用并联、串联、混联等方式进行组合,它在电动汽车上占据很大一部分有效的装载空间,在布置上有相当的难度, 通常有“集中”布置和“分散”布置两种形式。另外控制器是电动汽车里的大脑, 它负责控制着电池电量的输出、电动机的转速、 转向、 过载保护、 能量回收反馈等, 目前电动车上使用的控制器分为两大类: 直流控制器和交流控制器。直流控制器使用比较广泛,两者在应用方面有各自的优势。 目前交流控制器现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变频调速, 但是由于成本高因而在使用范围上受到了很大限制。 电动机是整个电动车的动力输出部分, 就像汽车的发动机。 现在电动汽车上使用的电动机以直流永磁电动机为主流,交流异步电动机目前应用越来越少。因为工作效率比永磁同步电机差,虽然在成本和功率容忍度方面有它天生的优势。综上所述,油改电绝非容易事,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技术底蕴支撑。 车市虽然遇冷,但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却愈演愈烈,新能源车型在市场上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可以说,目前基本所有车企都在加速电动化的进程。然而,飞速发展的事物总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弊端,我们知道,一款车无论是平台,还是核心部件的研发,都是非常耗时的事,成功的车企会耗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钻研技术。但目前新能源的发展之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因此才产生了所谓的"油改电"车型。顾名思义,"油改电"车型就是在原有的燃油车产品上进行改造,摘除发动机、变速箱、邮箱等部件,加入电驱动模块后得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对于传统厂家来说,"油改电"的确是非常省事的做法,只要改造原有的成熟产品,便可省下大量时间和几十亿的研发费用。这种做法其实可以理解,毕竟快速产出新能源产品是为了搭上补贴的顺风车,满足"双积分"政策以免要被罚款。而纯正电动平台生产的车型,立项之初就根据电动车的特点开发、设计以及调教,所以无论在空间使用率,还是操控性、安全性都要优于"油改电"车型。尽管各家车企"油改电"的方法都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完全没有发挥电动化系统本应具有的优势,也没有增加任何技术附加值,与专项研发的纯电平台有本质区别。我们知道,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主要取决于电池容量和能耗效率。而电池容量又取决于能量密度和电池数量,这也是动力电池公司主要要提升的方向,但能量密度难以改变的情况下,电池数量也就决定了电池容量。燃油车平台的产品在内部并没有专门为电池预留空间,相当于是强塞进去的一块电池。而为了增加全新的电动结构,整车所用钢材增多,车重也会增加,加快了电耗速度。当然,车体结构方面带来的问题不仅是续航能力弱,包括车内乘坐空间,以及给高功率电机预留的空间都是不足。并且,油改电车型的机械集成度更低,就相当于拆散了一个原本合作默契的团队,强行凑起了一个新的,整体性能也会有所下降。事实上,"油改电"车型与电动车平台车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安全性。我们知道,电动车最重要的部件就是PACK(电池包),也就是散装电池的整合体,它拥有很大的重量与体积,大部分油改电车型的电池包都是放置于底盘甚至裸露在外,很容易造成地面剐蹭,而燃油车结构也缺乏专门针对电池保护的部件,这其实是很有可能造成短路的。总体而言,"油改电"车型的诸多缺点虽然可以尽量弥补,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弯道超车"并不可取。还是希望以后我们在参观车展的时候,更多地是可以讨论一个车企的新技术,而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东西。 根据Electric GT的想法,他们的核心是创造一个模块化的板条箱电动引擎套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客户选择进行各种组装,然后再把组装好的电动套件发送给制造商,节约他们的整体装配时间。板条箱电动套件将包括电动机在内的所有电力设备,但不包括电池组。Electric GT目前已经与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展了此类合作。还记得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大众Type 20电动概念面包车吗?这款复古概念车是大众向公众展示其未来用户界面技术的产品,其打包好的电动动力系统就是由Electric GT提供的。Electric GT表示,尽管他们未来将继续承接此类项目,但他们并不想进行更多的电动车整体改造工作,他们的主要目标是为整车厂提供打包好的电动动力系统。 把燃油车换个电动发动机就是新能源汽车了?一般人的理解中就是这样的,因为从外观上来看,电动汽车跟燃油车差别并不大。今天咱们聊一聊它们之间的区别。燃油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动汽车三大件: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驱动方式的不同:燃油车以发动机作驱动,以燃油做原料。新能源汽车以电机驱动,以电池作动力来源。还有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有一套燃油发动机,又增加了电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可以自由切换驱动模式,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有些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确实用的传统燃油车的平台,这样能节省研发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是燃油车能量释放是不可逆的,当燃油在发动机内燃烧后,输出的这部分动力你用或不用都不能回收。把热能转换成动能能再把动能转换成热能在燃油车上是不可逆的,回收能量也就没有了意义。新能源汽车有个优点就是可以能量回收,电机可以在动能和电能之间来回转换,在制动、下坡、滑行时都可以把动能换成电能储存到电池中去,有了能量回收系统,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续航里程,其次是对制动效果更好。从外观来看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区别并不大,前网进气格栅封闭与否不是特性,它们之间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而有些PPT车企一度用燃油车改装成新能源汽车,但是下场都是草草离场,也注定不会有未来。在驾驶体验上,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也是不同的,燃油车噪音大,平顺性不如电动汽车。在用车层面,电动汽车每公里能低至几分钱至一毛左右,而燃油车一年需要2万-4万元左右。 @2019

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哪个更安全?

目前世面上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畅销燃油车的基础上改造而言来,俗称油改电。这种类型的车辆一般就是直接把发动机和变速箱拆掉换成电动机和控制器,然后把底盘升高点布置动力电池,由于电动汽车的构造和燃油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种油改电的纯电动汽车在安全性方面肯定会打折扣。还一种就是基于电动专用平台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这种类型的电动车结构和传统的燃油车是不同的,整车的框架构造以及布局都是专门针对纯电动汽车开发的,所以电动机、控制器、电池组的布局更加合理,车辆的配重比例也更加均匀。所以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稳定性都比油改电的纯电动汽车要好。那么我们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应该怎么才能区分一辆车究竟是油改电类型的还是专用电动车平台的呢?首先第一点就是看车身数据以及车辆外观,油改电的车型外观会和原型车基本一致,例如吉利帝豪和帝豪EV、长安逸动和逸动EV、荣威i6和荣威Ei6等等。顶多就是中网、前脸以及一些小细节方面所有改动,然后车辆的车身尺寸和轴距基本上是不会动的。其次可以看续航里程,我们都知道一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仅和电池的性能有关系,还和电池的容量有关系,油改电的车身由于结构的限制可以布置电池的位置并不多,所以电池的容量一般不会很大,续航里程一般也都在300-400公里左右。而基于电动车平台打造的车型因为车身结构经过重新的设计布局,所以可以安放更大的电池,自燃续航里程就会更有优势,例如新推出的广汽新能源Aion S、吉利几何A等就是。 所谓的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动车主要指的是平台,今天就简单说说如何辨别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动车,简单列了四点,希望能让你明白二者的区别,让你可以轻松辨别。第一个:看厂家宣传基本上只要是拥有专属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平台的车企,在对外宣传的时候都会很积极的说出来的。毕竟很多车企觉得纯电动生产平台就是比油改电厉害,其实说实话,两者的差别有,但是没有那么大,算是各有各的优势吧。并不是说油改电的汽车就是差到不能买。第二个:看空间其实我喜欢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的原因就是相比之下,油改电的空间相对比较小,基本上比较大空间的往往是纯电动平台下的车。这里主要说的是轿车,SUV的话,实际上很难找到这种明显差别的。第三个:看车型生产时期基本上早年出现的纯电动汽车大多数都是油改电平台下的产物,所以如果在这款车出新款之后,厂家没有宣传是新平台的产物,那么基本上都是油改电的,这种一看便知,毕竟当年几乎没有车企用的是专属平台,和如今完全不同。第四个:看续航油改电的纯电动汽车由于空间的关系,实际上电池的数量或者体积是有限的,所以相对来说,续航并没有纯电平台的电动汽车续航时间长。其实目前综合续航里程超过500km的纯电动汽车基本上都是纯电动专属平台的产物,而油改电的纯电动汽车的续航基本上还是在500km以内。 这个辨别还真是不容易,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有燃油车型,又有纯电车型的车就叫油改电。其实不然,比如比亚迪王朝系列,比亚迪秦、唐、宋都是有燃油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款和纯电动版。外观、内饰看上去也是大同小异。然而,比亚迪有自己纯电动汽车专用的e平台。诞生于这个平台上的车型都是专门为电动汽车所设计,且比亚迪E平台是目前最体现电动汽车技术特点,先进水平的平台,它在集成化、标准化方面都达到了出品最优质的纯电动产品的需求。是油改电型还是原生纯电动汽车,主要就是要看它是否出生于原生态的纯电动专属平台。比如上汽荣威的MARVEL X就是诞生于自家的全新电动平台,而之前的ERX5就是属于油改电的车型。 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成本低,无污染也是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无论从车辆的技术而言,还是从车辆外观造型来讲,电动汽车也是被大家所关注和讨论,为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里面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有些车子是经过油改电车型的。这种最大的优势就是直接取决于汽油车,但是经过改造以后就变成了电动汽车,在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就大大的节约了生产的时间,直接套用就可以了,而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这个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讲,还是一个比较热闹的一个词汇,就像燃油车的生产平台一样,可以讲是车辆的骨架和车辆的核心吧,对于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动汽车来讲,区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首先在空间上面,纯电动汽车专属的平台生产的车辆内部空间相对来说是非常大的,但是油改电的车型而言,车内空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拥挤的,因为有些有改电的车型是没有备胎的,在备胎的位置上面搭载了车辆的电池,所以后排的空间就显得非常的小了,但是,纯电动汽车专有平台生产的车辆来讲,内部空间相对来说就非常的广泛了,因为他的电池安装位置都是经过特别设计的,所以前后基本上都有足够的碰撞缓冲的区域,而油改电的车型电池包安装不规则,会导致车辆的重量不均匀。另外,从续航上面来说,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生产的车辆,他是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可以增大电池容量,续航是不会出现影响的,而对于油改电的车型来讲,电池包的容量以及数量是没有纯电动汽车那么多的,所以在续航上面向对于纯电动汽车平台生产的来讲,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基本上通过以上这些都能够大体上面的判断出车辆是油改电的,还是纯电动汽车生产平台的,当然,绿色出行已经成为现代的一种潮流,园汽车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买车时候的首选,所以,在选择购买车辆的时候,还是要加以分辨的,一款车究竟是纯电还是油改电?从直观的参数上面就能够估摸着判断出来了。 目前市面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分成两大类:“油改电”新能源车和纯电平台研发的新能源车。前几年,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新能源车型都是“油改电”车型,主要原因就是该类新能源车型和燃油车型是共享开发平台,可以极大降低新能源车型的开发费用。同时,考虑到国家和地方补贴的时效性,越早上市新能源车型,就可以拿到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如果从头开始研发纯电平台,等依托全新平台开发新能源车型时,估计那个时候,补贴就已经退坡很多了。之前上市的新能源车型,大家一味追求高续航,从这个角度出发, 不论是纯电平台,还是“油改电”平台,其实都是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续航里程的,只是纯电平台开发的新能源车型,底盘空间布局会更加合理,可以存放更多的电池容量,从而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但部分“油改电”车型还是存在减配、不合理的降低车重等情况,从而导致整车存在安全隐患。至于楼主所说的,如何辨别“油改电”车型和“纯电”平台车型,有以下几个方法:从厂家的宣传来看,如果对于纯电平台打造的新能源车型,厂家基本上都会进行宣传的,如欧拉R1、比亚迪元EV535等,奔驰的EQC,奥迪的e-tron,宝马的ix3等,都是基于旗下纯电平台打造的从上市时间来看,基本上前几年上市的车型,基本上都是“油改电”车型。从外观造型来看,如果和同型号的燃油车型相比,只是外观的一些细节:前格栅、尾标等有改动之外,其他内饰外观没有太大变化的车型,基本都是“油改电”车型。从续航里程来看,基本上“油改电”车型的续航里程普遍都在300公里上下,而“纯电”平台车型,基本可以做到400公里,甚至500公里。比亚迪元EVE535(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10公里)和比亚迪元EV360(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305公里)就是一个很好的车型案例,前者是基于比亚迪纯电e平台打造,续航里程要多105公里。 小结:只要续航里程满足用户需求,同时整车安全性也是完全达到国家法规要求的,我觉得“油改电”新能源车也是可以考虑购买的。同时,即使是纯电平台开发的新能源车型,最开始的磨合期,也是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的。希望此文可以回答楼主问题。 @2019

汽油汽车可以改装成电动汽车吗?

汽车可以提升大家的出行体验,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定的出行困扰,如果买的是常规燃油车,限行和限号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而新能源纯电汽车对于生活在限号城市的人来说,是可以享受绿牌政策的。

那燃油车和纯电动车哪个更加安全呢?实际上,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只是汽车行业里朝两个方向发展的时代产物而已,不能以偏概全,所以总得来说,大家在看待安全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安全性已经成为大部分人购车的首要标准,那怎样才能辨别出一辆车是否安全呢?汽车在行驶中为了保障行人和乘员的安全,厂商制造汽车时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其中的主动和被动安全性与我们息息相关,当这两点都达到之后,就可以把这类车称为安全性高。

但是每台车的主动安全性各不相同,为了好对比,先把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主动安全性看为一致,然后来对比汽车被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更贴近我们的行车安全,可分为碰撞安全性和自燃安全性。

碰撞安全性如何对比?电动汽车大致可以分为油改电车型和电动平台车型两种,碰撞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最直观的肯定就是材料的选用和结构的设计,也就是所谓的造车平台,像合资的大众MQB平台、丰田TNGA架构下的系列平台,自主的长城柠檬平台、比亚迪专用于新能源车型的e平台。

因此,现在能用上平台的,安全性虽然说不上极致的好,但基本已经能在险境中保护大家的安全,所以对于平台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来说,我们可以说它们都安全。

油改电车型就是把一台燃油车改造成一台电动车,因底盘换装电池后会侵蚀原油空间,导致空间分布不合理,而且续航也会受到限制,质量变重导致在相同速度撞向障碍物时惯性也会变大,安全性也比较差。而且油改电车型的三电系统属于后加上去的,所以在三电系统安全稳定性方面,油改电车型的确有着一些先天的劣势。

不过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标准碰撞试验工况完全相同,但对电池防护有额外的具体的要求,同时电动汽车需要大量的非标准的碰撞试验工况进行补充,才能更好保障各位消费者的安全。

自燃安全性如何对比?对于汽油车来说,自燃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电路故障和油路故障。而电动车由于多了电池组这个因素,自燃的原因会更加多元。从外部的角度来看,电池组外部电路受到损害短路或者电池组受到挤压变形,很容易会引发自燃。从内部的角度来看,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不管是放电还是充电,热管理系统的失效,同样会引起自燃。

相比起来,似乎纯电车型自燃安全性更不可控,根据公安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燃油车的起火概率是纯电动汽车的数十倍!数据相差这么大,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电动车不太安全。其实跟飞机失事一样,明明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大家总是对飞机有着恐惧心理,电动车同样如此。

据统计坐飞机出事故的概率远远小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概率,但从来没有听过害怕坐汽车的。因为汽车出行大多为自己可掌控的方式,即便不是自己开车,也至少能够一路警醒地提醒驾驶员小心开车,遇到危险前,也会一直对所有状况有所准备。

而坐上飞机之后,乘客除了系好安全带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增加自己安全性的措施,完全听天由命。在飞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颠簸,普通乘客也无法判断是正常气流还是发生了机械故障,而一旦发生事故,空难的后果就是难以承受的。

而电动汽车的自燃很多时候也是难以控制和预防的,因为电动汽车自燃大多发生于无法察觉的电芯、电池包、充、放电系统以及电动机故障,特别是动力电池,是一种极其“娇弱”的部件,正、负极材料出问题,电解液分布出问题,充、放电过度,外界温度过低、过高等等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和起火甚至爆炸。

和电动汽车不同的是,燃油车发生的起火案例中,老车的占比远远超过新车。燃油车因各种原因而起火的概率更高,但其中很多都是可以通过恰当的措施来尽量避免的。如果做到按规保养和维护,像概率最高的机械故障也可以大大降低自燃风险;并且不要私自乱改大灯和音响等设备,可以有效避免汽车自燃。

而且发生起火之后的善后,电动汽车也比燃油车麻烦得多。给电动汽车灭火,需要尽快切断高压回路,同时又要极力避免切断或挤压车内的高压部件,哪些地方要赶紧处理,哪些部位又千万不能碰,对现场急救人员都带来了极高的施救难度。而电池起火所释放的各种有毒物体、气体,则需要急救人员做出格外的防护措施。

就算是熟练掌握各种电动汽车的起火处理流程,却无法通过浇水、干粉等传统措施来扑灭,很多时候都只能等待失控的电池燃烧殆尽,急救员能做的也只是在旁边控制火势,疏散人群。就算是明火完全消失,电动汽车依然有很大概率会发生复燃。而如果是燃油车发生起火,基本就是水到火灭,然后拖走。

从概率来讲,燃油车确实比电动车起火的概率更高,油箱、输油管、电路、发动机、排气管等等部位,在遇到运作异常时,都存在起火的隐患。燃油车虽然起火概率高,但在车主良好的使用与保养下,可以大大降低起火概率,而电动汽车的起火风险,却是车主和消费者很难掌控的。

燃油车和电动车各有千秋,所以不用在安全性方面纠结买燃油还是电动,说真的,只要避开油改电,它们的安全性都不会差。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毕竟安全是一个大问题,只有在技术成熟和产品健全的情况下,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安全负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改电车型的弊端

汽油汽车可以改装成电动汽车吗?汽油汽车可以改装成电动汽车吗? 汽油汽车可以改装成油电混合汽车,但是不能完全改成电动汽车:1、在比如大众集团,现有比较新的平台的MQB和MLB,分别承担了A、B级和C、D级车的开发,但是都是内燃机车,所以未来还要增加一个全新的MEB平台,专门为电动车量身定制。可见,专属于电动车自身的车身结构或者说平台技术还是非常关键的;2、但是,很多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有些是从来没做过汽车的,有些是做汽油车的。新能源的风刮起来以后,要么趁着有补贴先骗一部分再说,要么迫于压力,也没时间去重新研发;3、可以这么说,这里面很多电动车基本上就是用汽油车的那一套流水线改装的。比如很多车都有汽油版、电动版、混动版,其实都是一套车身结构。 @2019

汽车改成电动汽车可以改吗

油改电车型的弊端是底盘平整性、电池组的散热性和稳定性都会有影响。

从安全性来看,油改电的新能源车在安放电池组件时会受到原先汽油车布局的限制,可能会将电池组排列成不太规则的造型,“油改电”车型是在原有的燃油车产品上进行改造,摘除发动机、变速箱、油箱等部件,加入电驱动模块后得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对于传统厂家来说,“油改电”的确是非常省事的做法,只要改造原有的成熟产品,便可省下大量时间和几十亿的研发费用。

动力系统

纯正电动平台生产的车型,立项之初就根据电动车的特点开发、设计以及调教,所以无论在空间使用率,还是操控性、安全性都要优于“油改电”车型。除了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外,另外还受限于空间,电池组的包覆也会不到位,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更高。再加上电池组之后,整车重量会有明显增加,如果车身刚性不提升,在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所谓油改电新能源车,是指那些利用了现有的燃油车平台,在燃油车型的基础上升级。在保证车辆主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燃油车的车架进行改造,将发动机、油箱以及行车电脑等都替换为新能源车的电机、电池以及智能电控系统,最终成为一辆新能源车。

汽车改成电动汽车可以改,但是汽车改电动汽车有局限性,这些车的结构,本来就是汽油车的结构,并不一定适合电动车的布局。所以拥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能否放下更大的电池。但是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专门再去研发适合电动车的车身,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车企不愿正向开发,直接把现成量产的汽油车车型拿过来改成新能源汽车,由于之前汽油车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放置电池的空间,因此只能将电池平铺在后排的地板上,当坐在后排时,大腿是向上弯曲的(这种坐姿是很不舒服的),更直观的说是大腿没有与地面平时,后排乘客的身体是蜷起来的。这和正常的汽油车在乘坐空间上最大的区别,没有坚持正向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一般都是如此。

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现在,整车厂以销售汽车为目的;产品为中心,单一的产品消费导向;消费者倾向于拥有汽车所有权;消费者独自或与家人朋友使用汽车;汽车的操作主体是人;平台是相对封闭的研发生产环境。(图/文/摄: 李林伟)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