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豆油走势图_2009年12月豆油价格
1.今日大豆油价格最新行情
2.现在黄豆价格走势什么情况啊?
3.黑龙江佳木斯大豆价格是多少?春节后还会涨吗?急!
4.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5.豆油期货价格
一句话,不好
据有关方面提供的信息,大豆收获开始,市场价格下降。
目前安徽、河南的大豆收获已基本结束,山东、河北大豆收获已超
过90%,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大部分收获已经超过80%,黑龙
江大豆收获面积已超过60%。
今年的大豆质量较好,山东、安徽大豆的出油率基本都可以达到
15--16%。
但是刚刚收获的大豆的含水率有些偏高。
安徽新产大豆的油厂收购价为0.96元/斤(合1920元/吨),
河南的收购价格较安徽高出1--2分/斤,为0.--0.98
元/斤(合1940--1960元/吨)。山东大豆的油厂收购价格
在2000元/吨左右。这些新产大豆的水份含量和出油率均为15-
16%,但商品相对而言较少。黑龙江大豆收购价目前依然维持在
0.87元/斤的水平上。由于大规模的上市还未到来,农民惜售,油
厂在豆粕和豆油价格节节跌落的情况下也不敢冒然收购。
国内市场上,由于8、9月份港口大豆积压非常严重,抑制了国内
大豆市场价格的上扬,有消息表明,山东港积压数为42万吨,疏散速
度非常慢。9月下旬河南、安徽新产大豆率先收获,山东地产大豆也陆
续开始收获上市,东北大豆10月份开始大批量上市将直接导致原料供
应充足,而国内压榨企业在经历了7、8、8三个月的压榨高峰期以后,
对大豆的需求将有所减少。农民在变现的压力下将加快大豆的上市步伐,
短期内的供需矛盾形成了大豆价格上涨的巨大压力。另外,考虑到已下
发的棕榈油配额60万吨年底前必须用完,以及近期菜籽进口有所增加,
国内大豆价格在年底前回升阻力重重。
进口大豆华北地区比上旬下跌30--80元/吨,大连、山东和
天津基本上在每吨2050元左右,华东地区港口成交价大都在2150
元左右,基本与上旬持平。
国际市场上,美国大豆收割进展顺利是大豆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美国农业部(USDA)10月10日称58%的美国大豆已收割,高于
41%的五年平均。10月12日USDA公布的月度作物报告预计
2000年美国大豆产量28.23亿蒲式耳(合7650万吨),出口
量9.65亿蒲式耳(合2616万吨),期末库存估计仍为3.65亿
蒲式耳(合989万吨),大豆压榨量16.15亿蒲式耳(合4377
万吨)。USDA估计2000/01年度巴西大豆产量3350万吨,
出口量990万吨;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2260万吨,出口440万吨;
中国的大豆进口量725万吨。
今日大豆油价格最新行情
1、大豆油价格行情走势图2021年12月表现为压榨成品大豆油价格为9622元/吨。2021年11月,压榨成品大豆油价格同比增长率为19.44%,增速低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30.661%, 增速承压。
2、豆油期货价格持续上涨,8个月累计涨幅近50%。作为豆油加工的原料,近期大豆的进口量明显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大豆总量达9280.3万吨,同比增长17.5%,并且连续六个月刷新单月历史同期纪录。
3、从去年开始,世界各地其实就面临一定程度的农业种植趋缓的趋势,这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各地的生产其实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再加上本身的世界航运受到问题必然会导致农产品这种大宗出口产品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去年开始就已经预料到了,整个油料市场会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大部分的口粮都是自给自足的,只有类似于油料作物这种需要大规模的进口,所以在面对大规模进口的时候,以及世界所面临的同样的农业问题,必然会有一定的冲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豆油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至少在当前疫情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缓解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想要得到彻底解决还是相对困难的,这是一个宏观的趋势。
1、根据央视财经1月17日的报道,从去年开始,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河南省某粮油批发商告诉记者,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菜籽油价格一直在上涨,豆油、棕榈油价格也相继跟涨。目前,大豆油批发价格较去年上涨了20%以上。其中菜籽油价格领涨,批发价格涨幅也最大。据了解,我国取消油菜籽临储政策后,逐步推动菜籽油去库存。目前,菜籽油库存消化完毕,市场供应总体偏紧。另外,菜籽油价格上涨还受土地和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国内油菜籽增产空间有限,而且以小油厂、小作坊生产浓香菜籽油为主。
2、加拿大是我国最大的油菜籽进口来源地,由于其油菜籽中曾检出有害物质,国内企业进口油菜籽较为谨慎,油菜籽进口量下降。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43.4万吨,处于历史偏低水平。
现在黄豆价格走势什么情况啊?
你好,这个大豆油的价格每个地方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山东博兴豆油市场发布大豆油2021年12月10日最新交易报价:9550元/吨。豆油,中药名。从中提取的脂肪油。 全国各地均有广泛栽培。 具有润肠通便、驱虫解毒之功效。 常用于肠梗阻、便秘、疥疮。
1、豆油实践指导,豆油中含有较多的磷脂。用鱼骨或肉骨熬汤时,加入适量的豆油,可以熬出浓稠的白汤,非常诱人。但是,豆油的豆香味很浓,往往会影响汤的口感。如果在豆油加热后加入葱花或胡椒粉,可以有效去除豆油中的豆香,但汤色会变深。
2、油品有一定的保质期。不要食用存放时间过长的油。可直接用于冷混,但最好加热后重复使用。应避免重复使用高温加热的油。豆油俗称大豆色拉油,是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豆油是由大豆压榨而成,包括冷榨豆油和热榨豆油。冷榨豆油色泽浅,生豆味道清淡;由于原料经过高温处理,热榨豆油出油率高,色泽深,生豆气味浓。按加工工序不同,可分为粗豆油、过滤豆油和精制豆油。粗豆油呈黄褐色,大部分精制豆油呈淡**,粘度高。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后,豆油表面会形成不稳定的薄膜。豆油比其他油脂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中国各地都喜欢吃。
3、豆油的优缺点。优点:营养师推荐每日摄入比例为4:1~10:1,而豆油中的ω-6脂肪酸与ω-脂肪酸的比例约为7:1,接近人乳中的ω- 6脂肪酸与ω-脂肪酸的比例正好介于最合适的比例之间,可以保证人体营养均衡的需求。在各种食用植物油中,没有第二类植物油ω-6脂肪酸和ω-脂肪酸的比例可以达到这个标准。豆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此外,大豆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
4、缺点:豆油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会产生更多泡沫。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性质不够稳定。容易氧化变质,产生“豆臭”。变质的豆油不再适合食用。适宜人群: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此类疾病隐患的人群、学生、中老年人。不利人群:不宜长时间高温烹调、煎炸食物。
黑龙江佳木斯大豆价格是多少?春节后还会涨吗?急!
我也一直在关注黄豆的价格,我认为上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因为自去年以来黄豆的价格还是满高的,只是现在刚刚收完,供大于求,价格才低下来,我个人认为上涨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仅供参考!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国家的收储将从11月1日持续至2009年2月,新政策的出台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收购价格,国储收购完毕后的大豆走势又将如何呢?预计11月份大豆价格将呈稳中渐强的格局。也有相关人士断言在08年12月末之前大豆价格不会低于1.85元/斤的价位。
国家惠农政策有利影响
自发改委公布国家中储粮在东北收购150万吨大豆定价3700元/吨以来,有力地抑制了东北大豆价格的继续下滑,近期黑龙江省的大豆价格了出现了强势上涨的势头,大豆价格也由最初的1.60元/斤上涨至现在的1.70-1.80元/斤之间,精选豆的价格一般可达到1.80元以上,局部地区油厂的收购价格已达到1.88元/斤,但要求较严,蛋白含量要在42%以上。国家的惠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场低糜的状态,给市场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不利影响——100万吨的国储收购杯水车薪
今年仅黑龙江地区大豆的产量就高达1300万吨,国储大豆的收购虽然可以短时间内稳定大豆的价格,增加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但有人认为仅100万吨的国储收购对于黑龙江大豆市场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只能起到阶段性的支撑作用,使供求双方暂时恢复市场信心,提振市场人气的作用。并不能彻底挽回大豆市场的弱势局面。
国家将提高进口粮食的关税
十七大明确提出,粮食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粮食安全直接影响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次会议上国家重点的、高度的提出要全面推进三农产业;全力的把农业经济搞上去,为农民创收、拉近城乡收入距离为首要任务。
据了解,为了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问题,国家将会提高进口粮食的关税等一系列措施稳定粮价、调控国内粮食市场正常秩序,这也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上行走势,表现出国家对粮食价格稳定的立场和态度。
由于国际原油跌破每桶65美元而致使国际海运费下降,目前到中国港口的大豆完税价格在3600元/吨左右。如果国家提高进口大豆关税信息属实,那么进口大豆价格还会高于现在的国内大豆价格。
国际有利因素——中国面对金融危机的强有力的举措
世界各国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来解救这次因美国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全球金融体系正面临一次新的洗牌!金融的稳定,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都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更是作出了强有力的举措来保证粮食安全稳定有序的进行。所以金融风暴对中国近期粮食走势影响不大,这也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对中国摆脱危机充满信心!
国际不利因素
目前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也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大豆市场,近期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下滑,远期到港的大豆价格优势将越发明显。如果国内大豆价格一直持续走高后,部分贸易商会将目光转向相对便宜的国际大豆。据部分商家反应,自国家出台相关惠家政策后,国内大豆价格与原先相比上涨了近12%,使他们不得不选择价格略低一些的进口大豆,在政策发布后的短短的一周时间内,中国买家就从国外订购了100-150万吨的大豆,这个数量可是平时的近4倍。由此可见大豆上涨之路是如此艰难。
国内有利因素——黑龙江大豆收购价格上行
近日黑龙江部分大豆制油企业已陆续开机生产,大豆收购价格在1.88元/斤左右,要求粗蛋白在42%以上,筛选。个体粮商的收购价格也提高到1.86元/斤。这样的收购价格更有力的支撑了黑龙江大豆的上行走势。
国内不利因素:利润极度缩水市场需求弱
大豆的需求企业主要是油厂及大豆深加工企业,而从目前国内市场状况来看,自今年的5月份以来国内豆油市场就一直在走下波路,致使全国大部分的油厂处于亏损甚至半停产状态,利润极度缩水。而另一面可拉动市场需求的养殖业,今年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猪肉价格也出现今年以来的最低值,活猪的价格也是从7、8月份的7元下降至现在的5元左右,使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受挫,生猪补栏率下滑,因此国储收购结束后油厂及养殖业也很难对大豆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农民惜售心理的有利因素
现在的中国农民经营意识普遍提高,对产品的市场把握程度也在逐渐成熟。由于年初的生产资料费用较高致使种植成本翻了一倍,所以现在惜售心里相当强烈。再加上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以1.85元/斤收购150万吨大豆中储粮;0.92元/斤水稻收购400万吨等惠农措施,使农民更有了主心骨。国家中储粮的收购要维持到09年的1月份,这也更坚定了农民惜售的决心,同时大大的支持了黑龙江大豆坚挺的态势。
综上所述,短期内受政策因素影响,我国的大豆价格将呈稳中趋强的走势,11月份随着国储收购的开始会出现一个价格的小高峰期,后期将回归平稳。
也有人预测在08年12月以前中国国产大豆回落的可能性极小,除非世界各国救世失败。如果国家不出台新的政策的话,在09年2月份以后的大豆价格会按着市场的游戏规则在运行。
虽然国家规定最低收购价格,但它质在稳定大豆市场价格,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而并非一味的提高大豆收购价格,国家更不可能允许粮食价格出现一味的超常规增长。
农民朋友应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及国家政策变化,随机应便,把握好机会适时出手十分重要。
3月至4月间,请随时关注市场信息,抓住最佳时机.
豆油期货价格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购团,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2021年12月15日最新豆油期货开盘价为8248,昨收价为8312;产品名称为豆油2201,开盘价为8782,昨收价为8862;产品名称为豆油2203,开盘价为8528,昨收价为8584;产品名称为豆油2205,开盘价为8248,昨收价为8312;产品名称为豆油2207,开盘价为8152,昨收价为8192。
1、影响豆油价格变动因素:
(1) 豆油的供应情况:大豆供应量(包括国产大豆供应情况和国际市场供应情况);
(2) 豆油产量:豆油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
(3) 豆油进出口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以后,随着进口豆油配额的取消,国内外豆油市场将融为一体;
(4) 豆油库存:豆油库存是构成供给量的重要部分,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在多数情况下,库存短缺则价格上涨,库存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油具有不易长期保存的特点,一旦豆油库存增加,豆油价格往往会走低。
2、豆油期货交易规则:
(一)保证金制度
豆油期货合约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保证金实行分级管理,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临近和持仓量的增加,将逐步提高交易保证金。当豆油合约出现连续涨(跌)停板时,将适当提高交易保证金。
(二)涨跌停板制度
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由制定各期货合约的每日最大价格波动幅度。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各合约涨跌停板幅度。
(三)限仓制度
实行限仓制度。限仓是指规定会员或客户可以持有的,按单边计算的某一合约投机头寸的最大数额。
当豆油一般月份合约单边持仓大于10万手时,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20%,非经纪会员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10%,客户该合约持仓限额不得大于单边持仓的5%。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