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2.跪求2005-2006食用油市场报告--免费

3.国储库卖大豆油赚钱吗

4.汽油和大豆油会同步涨价跌价吗

2013大豆油价格走势_2013年的大豆油到现在还能吃吗?

散装食用油价格冲高回落 企业正积极组织货源,近期仍有可能下降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连续上涨后,食用油价格已下跌。15日,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显示,本周市区散装食用油批发价、零售价均出现下跌,其中批发价跌幅达6%,预计近期食用油价格仍会小幅下降。

现状散装食用油价格下跌

监测数据显示,本周,市区散装食用油价格稳中趋降,菜子油、大豆油(一级散装)批发价均在每斤7.80元左右,比上周的每斤8.30元下降6%;散装菜子油、大豆油零售价均为每斤8.30元,比上周的每斤8.50元下降2%。超市中的桶装食用油价格基本稳定,福临门大豆调和油(一级桶装)为64.50元/5升,鲁花桶装花生油(一级压榨)为129元/5升,与上周价格持平。

据了解,市区的散装菜子油主要从本地购,散装大豆油主要从山东等地调运。昨天,在市区东风路上的珠海粮油店,一位姓何的店主说,近几天,散装油的价格稍微跌了一点,每斤下降0.2元左右,色拉油从每斤8.5元下降到8元,跌幅最大。

市区时代、世纪联华、苏果等超市桶装食用油价格在本月初上调后,本周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分析综合调节因素所致

3月5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正确认识当前食用植物油市场形势,指导企业做好食用油生产、销售和供应等工作。另外,经院批准,将2008年大豆1%进口暂定关税的实施终止期从3月31日延长至9月30日,大大降低大豆进口成本,抑制植物油价格涨势。同时国家增加农业补贴,严控农资涨价,大力支持油子种植等措施,已使大豆和油菜的种植面积明显增加。

市场调节因素为:前期由于进口的大豆和豆油多用于国家储备,使得国内油厂大面积停产或延缓生产,加剧了国内豆油供应紧张、价格持涨。如今国家储备基本充足,油厂原料得到有效补充,国内豆油供需关系逐渐缓和。另外,东南亚棕榈油产量提高,南美大豆增产,使得国际期货豆油价格连续走低,目前国际期货价格豆油(折合人民币)为每吨10820元,相比上周每吨11768元,下降了8.1%,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

对市区各大超市销售的桶装食用油,市物价部门启动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每日监测食用油价格,严格控制食用油批零差价,严肃查处违规涨价行为,维持食用油市场稳定。

趋势近期价格稳中趋降

受国际豆油价格不断攀升的影响,加之油菜子等原料的短缺,从2月下旬起我市散装食用油批发价上调,带动零售价上涨,同时给桶装食用油供应带来较大压力,一度造成超市某些桶装品牌大豆油缺货。

市寿星植物油有限公司一位姓杜的负责人介绍,近期油菜子等原料价格已经回落,每斤从3.20元下降到3.15元。

市区时代超级购物中心食用油柜台负责人介绍,目前,鲁花、福临门、金龙鱼等品牌的花生油、调和油的货源充足,能保证每天都有供应。针对大豆油的紧张状况,超市已组织了一批桶装大豆油货源,将于近期投放市场。

记者同时从市粮食局了解到,目前市粮食部门也正积极组织货源,增加食用油市场投放量,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据市价格监测中心预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实施,市场进货价下降,供应量增加,近期我市食用油价格仍将出现小幅回落行情。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秘书长夏凡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豆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了,这是一个整体的产

业链的问题,涉及到大豆的种植、加工等许多环节。大豆价格上涨,并不偶然。”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文峰告诉记者,我国大豆依靠进口很多,规模在4000多万吨,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0%以上。

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最厉害。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已经垄断了我国80%的进口大豆。“国内主

产区东北各省区、山东、河南等省,因为耕地有限,所以很多农户改种玉米、棉花等作物。国内大豆产量一直在

下降。”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包括大豆油在内的食用油生产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而向相关部门申请调整出厂价,但具体

涨幅和调价时间目前尚无法最终确定。

记者从国内某知名食用油生产企业处获悉,估计在下个月,除花生油外的其他食用油价格将再现调价上涨。

还有消息说,一线品牌的5升装大豆油、调和油和玉米油,目前被批准的零售价分别在55元、75元和85元左右,而

厂商的目标调整价位分别为65元、85元和95元。

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以目前价格来讲豆油价格算是一个底价了,前提是国家依然保证收购东北大豆的情况下。正常来讲目前主要看东北地区大豆的种植情况来看了,但是具体影响应该不大,因为目前有定价权的还是进口大豆。而世界大豆大丰收多多少少对后期的走势构成了压力,不过市场就是这样的,炒作预期,目前利空消息已经出尽,所有稍有消息回升的势头会很大,所以在5月初的时候可以适当压货。

跪求2005-2006食用油市场报告--免费

进入4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势呈现一种新气象:豆粕、棉粕等粕类产品

一涨再涨,而豆油、棉籽油等食用油价格一再下跌,且较为明显,受棕榈油价格较

低和需求低迷影响,天津地区毛豆油最低成交价格已经到了5720-5730元/吨,山东

、华东、华南地区二级豆油也降到5750元/吨左右,国内大部分地区豆色拉价格多

降至6000元/吨以下;受豆油行情的打压,棉籽油价格也有所下跌,湖北荆州地区

报价560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566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5620元/吨,山东邹平地

区5600元/吨,山西运城地区5900元/吨,跌幅多在30-50元/吨之间。

促成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分析:

一、4月下旬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有望到港。

由于南美交通运输吃紧及豆农的可能惜售,据传大批南美大豆到港时间可能要

延误一个月。但以上消息还有待证实,而自4月下旬开始有南美大豆到港已是不争

的事实,即使以上消息被证实,依然有小批量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不断到港,多少

也会对豆油乃至食用油价格的下跌产生影响。

二、气温升高,棕榈油形成冲击。

由于近期国际棕榈油价格一跌再跌,为我国进口商入市购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统计,我国3月份船期棕榈油购买量达30万吨,至今4月份船期购买量也已达20万

吨。目前,各沿海口岸进口棕榈油正大量运抵,并且据预计后期到港量还将增加。

而自进入4月份以来,各地气温正在普遍升高,一些地方最高温度已达25℃,棕榈

油用途正在增加,有的地区已可以代替豆油,甚至已开始用于掺兑豆油及色拉油等

其它食用油,由于价格较低(目前与豆油存在1000元/吨的价差优势),对国内食

用油的冲击将日益显现,必然会拖动食用油整体价格的下降。

三、进口豆油不断到岸。

目前,已开始有南美豆油到港,进口成本与国内现价低300元/吨以上,并且根

据CNGOIC消息,今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量将达到150万吨,后期进口数量巨大,所以

进口豆油对国内食用油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有望对后市形成打压。

四、菜籽收获压力。

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达820万公顷,较去年增加9.2%,各地油菜籽长势也

普遍良好,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比去年增长17.8%。据观察,

一些地区早熟品种再过10几天即4月下旬左右可以收割,5月上旬就可大量上市,菜

籽收获压力将在近期形成,推动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下跌。

五、国储油换库。

目前,国内豆油及菜油价格居高不下,使国储油有了轮出和用进口豆油进行补

库良好机会。各地油厂和国储库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国储油轮出和库存陈

食用油的抛售工作,将有利于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继续下跌。

六、食用油消费无明显增长趋势。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食用油消费量较为稳定,除了节日因素

消费量可能增加外,不可能因为价格高低而增减消费量,这无疑是对国内低迷油脂

行情的严重打击。

简而言之,食用油行情的下调,油厂需要提高粕类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而粕

类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给了食用油价格的下调空间,近期国内油粕产品价格反

差趋势还将延续。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南美大豆将推迟一个月到港"的传言,如果此

消息得到证实的话,油粕产品价格反差时间还将更长。

国储库卖大豆油赚钱吗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相应带动了对生活品质量

要求的全面提升。食用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与供给特点都在发生

本质性的变化。中国的食用油市场正向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的方向过渡和发展

。十年前,人们还在一直食用传统的散装油,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只是作为舶来品被

高高仰视,谁也没想到短短数年内会有这样迅猛的发展,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

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食用油行业正孕育着巨大商

机。而长期以来,由于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市场的竞争混乱但是

利润可观。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取市场准入

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

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也为有志于食用油行

业并有竞争实力的潜在投资提供了机会。此时,一份真实、准确的反映行业现状、

理性的预测未来的市场研究报告对企业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5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研究报告》主要对中国食用油行业2001—2005年的供给

与需求状况、重点地区运行情况、进出口情况、城乡居民消费倾向变化等进行了分

析,重点研究了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关键因素:规模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和食

用油进口状况。

本报告由公司食用油行业研究小组历时两个月完成。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大量详实的

统计资料,翻译了国外先进的行业经验,与业内相关人士进行分析讨论。报告主要

数据来源如下:

1、国家统计局食用油行业宏观运行数据库(2002—2005年)

2、国家统计局食用油行业企业运行情况监测数据库(2002—2005)

3、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数据

4、中国期刊网、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大型文献数据库

5、咨询合作或者策略机构消费者调查数据库

6、咨询食用油市场一线人员集数据

目 录

CONTENTS

第一部分 中国食用油行业现状

第一章 研究概述

第一节 食用油研究的行业界定

第二节 食用油的类别

一、根据油料作物的分类

二、根据加工方式分类

三、食用油的行业特性

第二章 食用油市场现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市场概述

第二节 市场规模

一、根据消费者调查估算的市场规模

二、根据市场总供给估算的市场规模

第三节 消费者研究

一、1983-2004年中国食用油人均消费量

二、中国人食用油消费习惯的研究

三、中国食用油消费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食用油工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2000-2005年中国食用油工业总体情况

第二节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分析

一、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数量

二、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收入

三、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成本

四、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销售费用

五、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食用油企业利润总额

第三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一、2003-2005年各地区产值比较

二、2002-2005年各地区销售收入比较

三、销售收入地区集中性分析

四、2003-2005年各地区利润总额比较

第四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经济类型比较研究

一、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总体运营情况

二、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资产比较

三、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数量比较

四、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产值比较

五、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销售收入比较

六、2003-2005年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利润总额比较

第五节 中国食用油产业规模效应分析

一、大、中、小企业产值比例

二、大、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比例

三、销售收入的集中度分析

四、大、中、小企业利润比例

五、不同销售收入规模的企业利润比较

第二部分 世界食用油市场及中国进出口分析

第四章 全球食用油市场

第一节 世界食用油生产现状分析

第二节 世界食用油消费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05年世界食用油市场走势

第五章 中国食用油进出口研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进口情况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国食用油进口总体情况

二、2003-2005年进口来源国分析

三、2003-2005年进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进口贸易方式比较分析

五、2003-2005年进口产品类别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出口情况分析

一、1986-2005年中国食用油出口总体情况

二、2003-2005年出口目的地分析

三、2003-2005年出口省市分析

四、2003-2005年出口贸易方式比较分析

五、2003-2005年出口产品类别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 食用油细分市场分析

第六章 中国豆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大豆种植面积和大豆产量

一、2000—2004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

二、2002—2005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生产情况比较

三、2002—2005中国大豆种植面积

四、中国市场大豆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产量

二、2002—2005年中国大豆油消费量

第三节 2004—2005年中国豆油价格波动情况分析和2006年走势预测

第七章 中国花生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花生种植面积

一、花生基本情况介绍

二、世界花生种植面积和地区分布情况

三、2002—2005年中国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情况分析

四、中国花生价格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产量

二、2002—2005年中国花生油消费量

第三节 2003—2005年中国花生油价格波动分析和2005年市场走势预测

一、2003—2005年上半年中国花生和花生油分月份价格波动情况

二、2005-2006年花生油价格走势预测

第八章 中国菜籽及菜籽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菜籽种植面积

一、世界菜籽面积和地区分布情况

二、2002—2005年中国菜籽种植面积

三、2005年中国菜籽市场状况和价格走势、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2002—2005年中国菜籽油市场情况分析

一、中国粮食协会统计的菜籽油产量

二、国家粮油产量统计的菜籽油产量

第三节 2002—2005年中国菜籽油价格波动分析和2006年市场走势预测

第九章 中国橄榄油和棕榈油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03—2005年橄榄油市场分析

一、消费者对橄榄油保健功能及用途的认知度

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消费者购买橄榄油习惯调查

四、目前的营销渠道多元但集中

五、各品牌营销攻略大比武

六、结论和建议

第二节 2003—2005年棕榈油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 行业竞争分析

第十章 中国食用油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 食用油品牌竞争

一、品牌竞争现状

二、品牌竞争的特点

第二节 食用油品类竞争

一、品类竞争现状

二、品类竞争发展趋势

第三节 食用油市场竞争集团

一、市场竞争呈现三大集团

二、三大集团的竟争势态

第四节 小包装油与散装油的竞争分析

一、“包”与“散”的竞争势态

二、准入制有利小包装

第五节 油脂生产巨头的实力较量

第六节 新标准对食用油格局影响

一、新标准规范市场竞争

二、新标准加剧竞争

第十一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第一节 嘉里粮油

一、嘉里集团概况

二、2003-2005年嘉里集团部分下属企业经营情况

三、嘉里粮油的经营策略分析

四、嘉里粮油的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粮油国际有限公司

一、企业基本状况

二、中粮集团经营现状分析

三、2003-2005年主要下属企业经营情况

四、竞争战略分析

五、中粮油脂的主要食用油品牌分析

第三节 深圳南顺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四节 番禺合兴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五节 上海良友海狮油脂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六节 三河汇福粮油

一、企业基本情况

二、2003-2005年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品牌经营分析

第五部分 市场预测与投资分析

第十二章 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

一、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表现良好

二、2005年国内市场流通存在问题

三、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第二节 政策环境

一、行业政策变动性分析

二、政策变动对行业的影响4

三、WTO与关税政策对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环境

一、油脂加工技术简介

二、中国油脂加工技术现状

三、中国油脂加工技术的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预测

一、《油世界》对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预测

二、公司对2006年中国食用油市场的预测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

一、品牌竞争趋势

二、价格变化趋势

三、行业竞争特点发展趋势

四、产品创新趋势

五、行业环境趋势

第三节 影响食用油市场的因素变化趋势预测

一、与食用油市场相关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油料作物种植及产量变化趋势

三、油料、油脂进出口市场的发展趋势

四、新的国际贸易形势

五、新的转基因管理政策对油料进口产生影响

第十四章 中国食用油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 橄榄油市场

一、中国橄榄油市场现状

二、橄榄油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第二节 核桃油市场

一、中国核桃油市场现状

二、核桃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玉米油市场

一、中国玉米油市场现状

二、玉米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四节 葵花籽油市场

一、中国葵花籽油市场现状

二、葵花籽油市场投资机会

第十五章 食用油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节 中国食用油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 资本运营与规模化研究

二、 技术创新与信息化研究

三、 整合行销与细分化研究

第二节 中国食用油基本营销策略分析

一、营销模式分析

二 、经销商策略分析

三 、渠道策略分析

四 、终端促销推广策略分析

第三节 中国食用油营销案例

一、经典成功案例回顾

二、大品牌的营销败笔

汽油和大豆油会同步涨价跌价吗

国储库卖大豆油可以赚钱,但是赚钱程度与市场供求情况和价格波动有关。国储库是指国家储备的大豆油库存,其出售可以影响市场供给量,从而对价格产生影响。如果市场需求大且价格高,国储库出售大豆油可以赚取较高利润。然而,如果市场需求小且价格低,赚钱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小。此外,还需要考虑稳定市场价格和供应的因素,因此国储库的操作也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总之,国储库卖大豆油有赚钱的潜力,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市场走势和政策来判断。

大豆油的价格目前不会涨价。

当下粮油的价格,基本上趋于平稳走势。

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是油料作物价格提升,二是人们对物价上涨有心理压力抢购屯积所致。今年的物价属普遍性上涨,先是从石油产品再到建筑材料都是上调较大,其他的商品特别是食品也有较提高。粮油是从十月下旬升始上涨,但幅度在百分之十左右,粮油涨价不存在供应不足,是较为正常的物价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