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2.汽油可以从国外进口吗

3.什么是欧洲的汽油使用与定价?

4.2006年全国消耗汽油,柴油,重油,煤总量?

5.中国石油进口量

08年汽油价格是多少_08年汽油进口量

中国的汽油主要从多个国家购买,其中最主要的供应国是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其他亚洲国家。

沙特阿拉伯:中国重要的原油供应国

俄罗斯: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之一

其他亚洲国家:多元化的汽油供应来源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汽油的重要来源。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存在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两国在石油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中国的另一个重要原油供应国,也是中国汽油的主要进口来源之一。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紧密,两国之间有多个石油管道和贸易渠道,俄罗斯成为中国汽油市场的重要供应国。

其他亚洲国家: 除了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中国还从其他亚洲国家购买汽油。这些国家包括但不限于伊朗、科威特、阿联酋等。这些国家在中国的石油进口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汽油主要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其他亚洲国家购买。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之一,俄罗斯也是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之一。此外,中国还从其他亚洲国家多元化地购买汽油。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能源合作关系,以确保汽油供应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总之,中国的汽油供应来自于多个国家,这种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有助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车辆的“费改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

费改税,也称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收费为辅的收入体系。其实质是为规范收入机制而必须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费改税”同“纠风办”、“打办”、“治理‘三乱’”、“三资企业”、“退改离”一样都属于公文写作中常常使用的缩略语。它的基本意思是将以前应缴纳的费用改为税,如:购置附加费改成购置附加税。(摘自《应用写作》月刊1999年第12期《论内地、港、澳公文的沟通与衔接》)

汽油可以从国外进口吗

油价最高是哪一年

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全球石油最高价格是2008年,石油作为世界最关键的战略和基础原料,其价格调整遭受许多要素的左右,如供需、清算货币汇率、国际局势、经济发展市场前景、气候问题及其股票市场行情等。不一样国家和结构的代表针对油价问题的观点矛盾比较大。

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代表的产油国和发达国家觉得,当今国际性石油价格与供求股票基本面不相干,彻底是市场蹭热点而致。石油输出国组织理事长艾尔-巴德里觉得活跃性的投机个人行为才算是推升油价的背后“黑火”,石油市场并不会有供货紧缺问题,并且现阶段53天的石油贮备水准足够应收夏天能源供应的升高。

而以国际能源机构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则觉得,发达国家持续增多的要求,是造成油价持续高涨的首要缘故,石油输出国组织应当提升石油生产制造。研究近期油价高新企业的缘故,大家觉得金融业要素超出了产品要素。因为美金是原油交易的关键结算货币,美元下跌、金融危机、股市大跌刺激性投机资产进到包含期货以内的产品市场,推升油价。

从要求看,在历史上产生的三次石油困境,使油价短时间各自增涨了250%、160%、200%,尤其是前2次困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危害,造成国际性的经济萧条,也遏制了石油要求。而这一次油价疯涨的功效比较有限,全球经济没有因油价过高而发生显著的衰落,全世界石油要求也依然强悍,尤其是产油国本身需要的增加也变成油价走高的主要关键。依据英国石油公司全新的2008世界能源数据统计,中东地域的石油消费市场提高4.4%,远远地超出亚太地域2.3%的增加量。

国际油价最高点在哪一年

世界原油最高价格是2008年

二、油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和基础原材料,其价格波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如供求、结算货币汇率、地缘政治、经济前景、气候变化以及股市行情等。不同国家和机构的代表对于油价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以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代表的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认为,当前国际石油价格与供需基本面无关,完全是市场炒作所致。石油输出国组织秘书长艾尔-巴德里认为活跃的投机行为才是推高油价的幕后“黑手”,石油市场并不存在供应短缺问题,而且目前53天的原油储备水平足以应付夏季能源需求的上升。而以国际能源机构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则认为,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需求,是导致油价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石油输出国组织应该增加石油生产。探究近来油价高企的原因,我们认为金融因素超过了商品因素。由于美元是原油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贬值、次贷危机、股市下跌刺激投机资金进入包括原油期货在内的商品市场,推高油价。

投机基金的大肆炒作是油价上涨最直接的推动因素

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投机基金的投机交易是引起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的重要原因,原油价格与以市场投机为目的的非商业持仓量、基金净多头头寸之间具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了0.89和0.81。因此,正是期货市场的金融杠杆效应增加了对冲基金的能量,不同基金之间的做多、做空造成石油价格走势远远偏离供求关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调查显示,目前原油价格中的60%是由纯粹的投机因素造成。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石油期货炒作只占当时石油期货市场总量的29%,而今天却已大幅上升到71%。尤其是从2003年起,期货市场的整体商品指数投机资金由130亿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600亿美元,升幅2000%,比2007年年初高出60%;仅今年前52个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场的投机资金就高达550亿美元;炒家拥有的石油期货合同,从714手暴涨到今天的300万手,上升了4200倍左右。自2004年以来,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基金数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8500家;其中,共有595个对冲基金在进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增加逾3倍。在纽约商品进行的石油期货和实货交易的规模对比,从2003年的6比1到今天的18比1,四年增加两倍。如果将伦敦和新加坡期货、不受监管的洲际以及柜台交易、指数交易和衍生品计算在内,这个比例还要提高。石油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受到各种漏洞的干扰,出现不受限制和难以觉察的投机,远远超出健康的旨在提供流动性的水平,造成具有破坏性的价格扭曲。

美国议会和相关机构已经意识到投机基金对油价的操纵,油价的不断高涨也对美国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不得不对此展开调查并取相应的监管措施。5月26日,根据美国国会的指令,CFTC宣布对原油期货市场展开全面调查,以厘清国际油价是否被操纵。调查初步显示,投机基金通过三条可能的路径操纵国际油价:首先,指数基金、养老基金及一些主权基金通过交易量占25%的场外市场来撬动整个国际原油价格,操纵国际石油价格;其次,通过普氏能源资讯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进行报价来操纵国际油价;最后,部分参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凭借其在华尔街的影响力发布利多的研究报告,从而拉抬国际油价。CFTC还在研究取相应的监管措施。6月10日,CFTC成立了咨询小组,包括能源产业人士和官员及市场主要参与者——雷曼兄弟、高盛、美林等投资银行,讨论一些美国议员提出的方案,即CFTC严格约束原油期货头寸限制的豁免权利,对于保值者给予此豁免权;但是对于单纯的投机者不给予豁免权,希望限制投机者对原油价格的炒作。

美元持续贬值是本次油价上涨的推动因素

从2002年以来,美元累积贬值已超过50%。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先后七次降息以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美元兑欧元等主要货币汇率持续下跌,大量资金从美国股市、债市中流出,流入石油等商品市场寻求保值增值,助推油价上涨。2007年国际油价累计上涨9.3%,而同期美元兑欧元贬值9.1%,两者相关性很强。今年以来美元贬值对油价的影响有所减弱,但仍存在较大相关性。以6月为例,当月有4个交易日的油价波动缘于美国经济因素,美元走软对油价形成4.6美元的提升作用。

地缘政治加深市场对原油供应稳定性的担忧

围绕石油的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从来没有停止过。美国占领伊拉克并没有给伊带来全面和平,至今伊拉克国内局势依然动荡,石油生产充满不确定性;同时,伊朗核问题引发紧张局面,沙特石油管道受到恐怖主义活动威胁,尼日利亚等主要产油地区冲突不断,更加加剧了市场对局部供应中断的担忧,从而给予投机基金很好的炒作题材。6月份,尼日利亚石油工人罢工对油价形成4.4美元的提升作用;以色列针对伊朗核设施打击的军演及言论,再次点燃了市场对伊朗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的担忧,油价由此提升近8美元。

产油国自身需求大增

从需求看,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使油价在短期内分别上涨了250%、160%、200%,特别是前两次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也抑制了石油需求。而这一次油价暴涨的作用有限,世界经济没有因油价过高而出现明显的衰退,全球石油需求也仍然强劲,特别是产油国自身需求的增长也成为油价走高的重要推手。根据英国石油公司最新的2008世界能源统计数据,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增长4.4%,远远超过亚太地区2.3%的增量。

猪肉价格大幅下降

主要是因为养猪太多,进口猪肉太多,供求对比,相关产品价格,饲料价格等。都是导致猪肉没落的原因。

各地养猪户受多种因素影响。

当猪育肥基本完成时,进入猪育肥阶段。目前各地仔猪供应严重不足,导致仔猪价格飞涨,已经到了普通养猪户无法接受的程度。如果大量补猪,养猪的价值就丧失了,利润空间被压得太窄,让人无法接受现实。

于是,各地养猪户逐渐停止养猪,养猪的重点从养猪转向养猪育肥。这必然导致育肥猪逐渐增多,生猪屠宰势在必行。另外,各地猪价总体趋势是下行的。猪育肥后,前期出栏利润总是高于后期出栏利润。这样生猪存栏量逐渐增加,市场生猪供应充足,生猪价格开始断崖式下跌。

可以替代足够的猪肉制品。

由于猪肉价格飙升,许多消费者转向牛肉、羊肉、鸡肉等。,可以替代猪肉,导致牛、羊、鸡的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其他畜禽产品供应还是比较充足的,价格也没有比过去大幅上涨。从替代效应分析,间接导致猪价下降。

综上所述,猪价一跌再跌。对于消费者来说,很快就会买到相对便宜的猪肉,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对于养殖户来说,不必过于担心猪价的下跌,因为在生猪产能恢复之前,猪价很难大幅下跌,如果下跌过多,也不利于生猪产能的恢复。

目前市场生猪供不应求,导致猪价下跌,但这并不代表市场不缺猪肉,只是高价猪肉抑制了消费。就目前生猪存栏量而言,市场缺猪仍是不争的事实。只要生猪产能不过剩,猪价就不会出现系统性下跌,生猪养殖的利润依然可观。

猪价跌了这么多,为什么还在跌?

但是第一阶段的大猪和第二育肥阶段的牛猪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不能再养了,只能亏本卖。

第二,屠宰企业和中国贸易商为了保证经营利润,仍然存在一些压低价格的行为。

三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并有扩大趋势。

92号汽油油价历史记录

上海92号汽油最高价位是8.33元发生在2012年。92号汽油8.33元,95号为8.87元,为历史最高。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吨,国内各地93号汽油零售价基本都已超过8元/升,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破七到破八,仅用了一年多。油价的涨幅已经大大超越物价指数的涨幅。2012年11月左右。油价一度达到8.06元。

汽油规定指标

《车用汽油》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其值为20℃时720~775kg/m3,以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与GB17930—2011相比较,最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三减、二调、一增加”。

“三减”是指将硫质量分数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μg/g降为10μg/g,降低了80%;将锰质量浓度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L降低为2mg/L,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降低到24%。

“二调”是指调整蒸汽压和牌号。其中,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同时,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

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国内高辛烷值不足情况,结合炼油工业实际,该标准将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

中国历年油价

油价最低是2019年

92汽油历史最低时间是19年。国内油价近二十年历史最低价是3.06元一升。最高的时候,发生在2012年。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

什么是欧洲的汽油使用与定价?

石油产品是国家专营的,只有几家中字头的大型国企才能操作,个人不可以的。

汽油为无色液体(为方便辨识不同辛烷值的汽油,有时会加入不同颜色),具特殊臭味。易挥发。易燃。主要成分为C_~C__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

由石油分馏或重质馏分裂化制得。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热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过程都产生汽油组分。但从原油蒸馏装置直接生产的直馏汽油,不单独作为发动机燃料,而是将其精制、调配,有时还加入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制得商品汽油。

2006年全国消耗汽油,柴油,重油,煤总量?

欧洲的汽油税额全球最高。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实行高燃料税政策。从传统上看,欧洲的燃料价格是美国的3~4倍,如:2000—2005年欧洲的汽油价格为1欧元/升(约1.54美元/升或5.82美元/加仑),美国的汽油价格仅为1.50美元/加仑(0.40美元/升)。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多年,而且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反对。事实上,在美国,燃油价格的保证措施更多。2007—2008年间,税前市场价格上涨了,使得各地汽油纷纷涨价,但是,欧洲的汽油价格依然是美国汽油价的一倍之多。俄罗斯及其一些邻国的税率很低,汽油价格与美国的十分接近。

确定在公路交通燃料需求中的因素。每人所消耗的交通燃料每个人的消耗量。能够分解为两大部分:(1)汽车的拥有率;(2)每辆车的汽油消耗量。后一部分又可以分为消耗与利用率等两种因素。第一种因素主要取决于每人的真正收入。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人均汽车拥有量呈“S”形曲线。第二种因素取决于实际的加油站价格(负面影响)、每人的收入(正面影响)以及汽车拥有率(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将这两种因素合并,就能评估最终价格所需的变化弹性和与之对应的GDP值。第一种因素的弹性约为-17%,换言之,如果每升汽油价格翻番,消耗量就会减少17%,所有的因素都是均等的。第二种因素随着人均收入减少而减少。2005年,全球平均若以100%计,人均收入为5000美元。交通工具所消耗的燃料(广义上的能源产品)是一些特殊产品,它们往往由一些特殊系统掌控,而这些系统也会混淆与油价有关的信息。国际市场上,石油运营的影响在送抵最终使用者之前会被税收和津贴抵消一些。在一些国家,高额的税收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欧洲是一个例子,在绝大多数欧佩克成员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石油价格是由其接收的津贴决定升降与否的。

通过针对每个国家(根据它在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的加油站与石油价格灵活性的权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全球平均弹性系数:35%。如果一桶油价翻番,则加油站的美元价格就会上涨35%,但是,消费者的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都是相同的。所以,自2000年以来,油价上涨的冲击已被淡化了,整体价格与货币流通的趋势有助于限制高油价对消费者的冲击。与许多货币相比,美元再次贬值。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强度已经导致了通货膨胀。从2000年以来的这一时期内,我们预计全球平均真实的加油站价格与名义上的石油价格之间的弹性系数约为20%。

汽油价格的分类。当你为自己的爱车加入50美元的汽油时,这笔钱可以分别交给几个企业。石油与其他消费商品一样,拥有自己的供给链和几个各自具有其产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媒体常常会使你相信汽油价格仅仅取决于石油价格,但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决定着你在加油站所缴纳的金额。无论油价如何高,与它有关的所有企业都会受益。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资料,你为油料所付的1美元中可以大致分配为:(1)税11美分;(2)派送与市场营销费6美分;(3)炼制费10美分;(4)原油成本73美分——这些就是2008年4月汽油费用的分配额。”

原油的成本是汽油成本中比重最大的份额,这也是由世界各石油出口国所确定的,尤其是在欧佩克,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原油量标志着每桶油的价格。2008年5月22日,纽约和伦敦的市场报价超过每桶135美元。分析家们认为,关于石油未来的所有投资都应考虑到如印度和中国这些国家的石油需求,这种需求增长当然也会促使油价上涨。通常,即使市场上的石油供给充分,天然气的价格也会上涨,这将取决于石油本身的类型。原油可以被分成重油、轻质油以及“甜、酸”(没人能真正品尝石油,人们仅仅这样称呼之)石油。轻质而甜的石油容易炼制且炼制成本也较低,但它的供给一直不足。全球的重质、酸性石油蕴藏量极为丰富,但炼油厂,尤其是美国的炼油厂为此付出的成本极高。

炼制柴油燃料的成本远高于常规汽油。派送与市场营销是将原油运至派送点,然后送至加油站的成本。运输的价格也会被加入你为购买汽油所支付的费用之中。美国联邦的税收为每加仑18.4美分,还有一些附加税,如使用的国家销售税、总税、石油检验费、地下储存油罐费以及其他各种环境费。所征收的税合计平均可达每加仑27.4美分,甚至可能会更高。在欧洲,由于对石油征收的税率很高,所以那里的天然气价格也远高于美国的气价。加油站标高售价,其实你在加油站所支付的费用也并没有真正留给加油站。一些消费者抱怨加油站标高售价,而实际上,这些加油站(服务站)对每加仑燃油才仅仅多收了几美分。目前尚无关于加油站对燃油加价的标准,一些加油站仅增加2美分,而一些则可能加价10美分甚至更多。然而,美国一些州已经颁布法令,严禁加油站的加价超过批发价格的一定比例。制定这些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护那些小型的、私人拥有的加油站,使其免于被从大型商业链中排挤出去,因为后者在自己选择的合适地点自主定价。出于各种原因,油价也会因地而异。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油价差异的最大因素可能就是征税。此外,各地加油站之间的竞争也会使价格出现差异。与炼油厂的距离也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如离炼油厂较近的加油站,就会因运输成本较低而出售价格较低的油料。还有一些能够影响油价的区域性因素。

美国的平均汽油价格

全球性大、战争和气候剧变等因素也会造成油价上涨,与世间的任何影响因素一样,从石油被钻探的那一刻开始,到炼制过程和被派送到你的爱车,每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油价的波动。世界一些富含石油地区的武装会使石油公司无法进行勘探工作,也无法把石油运出去。飓风也会损坏海上钻井平台、海岸附近的炼油厂、运输码头和接收油罐。然而,如果一个油罐丢失或被损坏,或者石油泄漏进入大海,就会使市场受到冲击。

油价大波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上述所列出的诸多因素。然而,2007年春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因素,美国颁布法令,将更多的乙醇列为交通工具可以使用的燃料。据此,到2017年足以使每天的油料进口量减少150万桶。在2007年10月到2008年4月间,乙醇混合燃料的价格比常规油料要贵4%~12%。

中国石油进口量

://.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自己看好了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

年 份 能源消费总量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万吨标准煤) 煤 炭 石 油 天然气 水 电

18 57144 70.7 22.7 3.2 3.4

1980 60275 72.2 20.7 3.1 4.0

1985 76682 75.8 17.1 2.2 4.9

1989 96934 76.1 17.1 2.1 4.7

1990 98703 76.2 16.6 2.1 5.1

1991 103783 76.1 17.1 2.0 4.8

1992 109170 75.7 17.5 1.9 4.9

1993 115993 74.7 18.2 1.9 5.2

1994 122737 75.0 17.4 1.9 5.7

1995 131176 74.6 17.5 1.8 6.1

1996 138948 74.7 18.0 1.8 5.5

19 137798 71.7 20.4 1.7 6.2

1998 132214 69.6 21.5 2.2 6.7

1999 130119 68.0 23.2 2.2 6.6

2000 1302 66.1 24.6 2.5 6.8

2001 134914 65.3 24.3 2.7 7.7

2002 148222 65.6 24.0 2.6 7.8

2003 170943 67.6 22.7 2.7 7.0

2004 1000 67.7 22.7 2.6 7.0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

年 份 能源生产总量 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

(万吨标准煤) 原 煤 原 油 天然气 水 电

18 62770 70.3 23.7 2.9 3.1

1980 63735 69.4 23.8 3.0 3.8

1985 85546 72.8 20.9 2.0 4.3

1989 101639 74.1 19.3 2.0 4.6

1990 103922 74.2 19.0 2.0 4.8

1991 104844 74.1 19.2 2.0 4.7

1992 107256 74.3 18.9 2.0 4.8

1993 111059 74.0 18.7 2.0 5.3

1994 118729 74.6 17.6 1.9 5.9

1995 129034 75.3 16.6 1.9 6.2

1996 132616 75.2 17.0 2.0 5.8

19 132410 74.1 17.3 2.1 6.5

1998 124250 71.9 18.5 2.5 7.1

1999 109126 68.3 21.0 3.1 7.6

2000 106988 66.6 21.8 3.4 8.2

2001 120900 68.6 19.4 3.3 8.7

2002 138369 71.2 17.3 3.1 8.4

2003 159912 74.5 15.1 2.9 7.5

2004 184600 75.6 13.5 3.0 7.9

石 油 平 衡 表

单位: 万吨

项 目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可供量 11435.0 16072.7 22631.8 24925.1 27540.5

生产量 13830.6 15005.0 16300.0 16700.0 16960.0

进口量 755.6 3673.2 48.5 10269.3 13189.6

出口量(-) 3110.4 2454.5 2172.1 2139.2 2540.8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40.8 -151.0 -1244.6 94.9 -68.2

消费量 11485.6 16064.9 22439.3 24779.8 27126.1

在消费量中:

1.农、林、牧、渔、

水利业 1033.6 1203.2 1496.7 1674.1 1681.4

2.工 业 7321.6 9349.3 11404.7 12489.6 13686.5

3.建筑业 327.3 242.8 344.3 410.4 430.6

4.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 1683.2 2863.6 5509.4 6156.6 7093.2

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

餐饮业 77.6 333.9 545.0 593.0 682.3

6.其他 757.8 1390.3 1882.7 18.6 1916.4

7.生活消费 284.5 682.0 1256.5 1477.5 1635.8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9304.7 13676.3 19893.5 21982.8 24062.8

#工 业 5180.4 7095.5 9016.2 9854.5 10758.7

(二) 中间消费

(用于加工转换) 1630.4 2230.0 2352.8 2606.8 2901.4

发 电 1234.4 1358.5 1178.2 1275.6 1491.6

供 热 356.3 399.9 427.0 420.7 418.0

制 气 39.7 51.6 25.9 18.9 20.9

(三)炼油损失量 295.8 420.1 721.8 891.6 0.9

(四) 损失量 254.7 158.6 192.9 190.2 161.9

平衡差额 -50.6 7.8 192.5 145.3 414.4

注: 1.生产量为原油产量。

2.进口量包括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包括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

煤 炭 平 衡 表

单位: 万吨

项 目 1990 1995 2000 2002 2003

可供量 102221.0 133461.7 98176.1 129604.8 157902.0

生产量 107988.3 136073.1 99800.0 138000.0 166700.0

进口量 200.3 163.5 217.9 1125.8 1109.8

出口量(-) 1729.0 2861.7 5506.5 8389.6 9402.9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4238.5 86.8 3664.7 -1131.4 -504.9

消费量 105523.0 137676.5 124537.4 136605.5 163732.0

在消费量中:

1.农、林、牧、渔、

水利业 2095.2 1856.7 1647.7 1622.9 1683.3

2.工 业 81090.9 117570.7 111730.0 124195.4 150568.5

3.建筑业 437.6 439.8 536.8 553.5 577.2

4.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 2160.9 1315.1 1139.9 1055.0 1067.3

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

餐饮业 1058.3 7.4 814.6 809.1 860.4

6.其他 1980.4 1986.7 761.2 767.0 800.6

7.生活消费 16699.7 13530.1 7907.2 7602.6 8174.7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60205.9 66156.1 46086.8 42692.4 48944.8

#工 业 35773.8 46050.3 33279.7 30282.2 35781.2

(二) 中间消费

(用于加工转换) 41257.8 69487.6 78450.6 93913.1 114787.3

发 电 27204.3 44440.2 54611.2 65600.0 776.5

供 热 2995.5 5887.3 6692.1 7473.7 9595.5

炼 焦 106.6 18396.4 15000.4 18209.7 23639.9

制 气 360.4 763.7 810.0 3.2 1054.8

(三) 洗选损耗 4059.3 2032.8 1441.2 1717.5 2599.3

平衡差额 -3302.0 -4214.8 -26361.3 -7000.8 -5830.1

注:生产量为原煤产量。

://.stats.gov.cn/tjsj/ndsj/2005/indexch.ht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自己看好了

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2.82亿吨,用途是炼化,炼化的产品主要是成品油(即汽油、柴油、煤油),LPG,渣油和残留物等。2013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64亿吨,其中汽油8721万吨(全部汽车用),柴油消费15380万(车用柴油占柴油消费70%以上)吨,煤油2384万吨(航空煤油约2200万吨,占煤油总量的92%)。

由于石油探明储量和可储量一直变化,各个大公司和机构估计的使用年限为40-100年不等,这个很难统一,但比较一致的是至少可以用40年。